17岁华裔小伙给推文“算命”5小时狂赚1万美金

时间: 2025-04-27 14:29:52 |   作者: 爱游戏全站app登录入口

  这位名叫Eddy Xu的博主,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款“算命”的AI产品——Crowd Test,定价高达1000美金/月。

  产品发布5个小时后,就赚了1万美元。24个小时后,收入上涨到3万美金。算下来,他每分钟赚33.3美元,一年就是1750万美金,这比华尔街精英还狠。

  毕竟,谁不想预测未来呢?只不过,Crowd Test不是给人“算命”,而是给你的推文“算命”。

  简单来说,Crowd Test能预测每一次发布内容的流量好坏。这实在太诱人了,在流量为王的年代,流量就等于钱。听起来,用了这样的产品,成为百万网红似乎只是时间问题。

  当你需要发送推文时,可以将两个版本的文案扔进去,接下来它会模拟用户对这个文本的反应做出一个统计数据。

  比如说,喜欢、评论、转发推文和评论转发的数据,根据这个预测的数据来发推文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。

  本质上,是他建立了一个算法来模拟成千上万的用户对你的推文的反应,这样你在发布之前就知道它是否会迅速走红。

  Crowd Test效果到底怎么样?创始人亲自上阵,开始了一场“自我验证式营销”。

  他称产品介绍推文本身,正是通过CrowdTest进行了4天的A/B测试,筛选出的最优版本。

  心动了?想试试?先摸摸钱包够不够厚。CrowdTest定价1000美元/月,且无免费试用。

  如此高价足以吓退大多数人,这样的价格足够订阅5个月ChatGPT Pro了。

  但这位创始人深谙用户心理,他承诺“24小时内无效全额退款”,并通过Google Meet提供“创始人直连”的售后支持。

  “这位创始人,厉害得让人难以置信。这小伙子直接在一个公开的谷歌会议链接上进行实时演示,还能给任何人详细讲解产品。

  我在坐飞机的时候给他打了电话,结果就顺利注册使用该产品了。”有用户称道。

  或许是考量高昂的价格,对于一个刚步入市场的初期产品进一步打开市场很不利,小伙开始在推特上对售价进行了投票。

  大模型本身就可以对各种领域预测,比如,DeepSeek问世之后,网络上掀起了一阵AI算命,AI选股的热潮。

  只不过Crowd Test这类更垂直的套壳应用,操作更方便,输出更专业。

  这款工具也是通过AI模拟用户对A/B版本内容的互动反应(点赞、评论等),预测爆款潜力。

  说白了类似Crowd Test的预测工具,底层上更像是数据监督工具,这类应用有很多。

  在此基础上,这类系统通过构建领域专用数据库架构,结合自适应机器学习算法,实现从海量数据中提炼“预测”模型。

  产品火了后,Eddy Xu也发布推文称,正准备做一轮 Pre-Seed 的融资,并且也会尽快降低产品的价格。

  年轻创业者开始把目光瞄向小众赛道,通过对客户的真实需求的精准洞察,快速找到用户痛点,再利用AI解决,在很短时间内赚到了钱,已经基本上成为了一个“套路”,

  别看Eddy Xu只是一个17岁少年,但事实上,他已经是一名连续创业者。

  这位17岁的小伙已经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了,他4年狂开3家公司,并且成功卖掉过一个公司。

  在13岁的时候,他就在车库里创立了一家机器人教育公司,赚了12万美金;之后他又开一家教育公司,并以13.5万美金的价格卖了。

  他将MetaRay-Ban智能眼镜改装,通过这一个眼镜,你可以在对手不知情的情况下,利用AI眼镜,走出完美棋局,眼镜会告诉你每步棋走到哪里是最完美的。

  在做Cal AI前,Anderson已经做出过两个AI应用:恋爱助手Plug AI和穿搭助手Umax。前者赚了228万美元,后者赚了600万美元。

  这些成功在AI时代赚到钱的年轻人,往往有着两个共性:洞察到尚未被满足的独特需求和善于利用社交平台来获得流量。

  先说前者,无论是给推文算命,还是卡路里追踪、恋爱助手,他们都把产品功能聚焦到一个小众需求上,并取得了成功。

  Rizz GPT就像AI恋爱僚机,直接让钢铁直男实现“人均海王”梦,微信聊天记录截个图,AI手把手教你怎么用土味情话攻陷妹子。

  Umax则是一款穿搭助手,这个点子一点也不新奇。只不过,在过去这些用户服务的对象大都为女性,男性市场由于需求过于小众而被自动忽略。

  现在,Umax填补了这一空白。上传两张照片就能给“男子气概值”打分。细项包括对男性的皮肤状态、下颌线、颧骨等可能会影响男性颜值的因素分别打分。

  根据分析结果,为用户提出改进建议并制定改造计划,如建议用户修胡子、降低体重及护肤等,直接让直男们从刮胡子到练下颌线都有数据支撑。

  这背后的逻辑在于,AI Coding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,每个App只需要1000个甚至更少的付费用户就能养活开发者,大量之前ROI很差“不值得做”的需求,由于开发成本的下降变ROI可接受了。

  Eddy Xu火起来是靠着一条推文,拿下330万流量,5小时收入1万美元。而Blake Anderso也是靠的是病毒式传播策略开路。

  比如,Blake Anderso会筛选健康和健身领域KOL联系合作。通过支付预付款、捆绑视频数量等策略减少相关成本,每月为KOL支付100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。KOL在生活类视频中自然植入Cal AI广告,而Zach团队进行控评和引导。

  同时,充分的发挥了拍照显示热量功能的传播属性,在感恩节期间计划推出免费活动,鼓励用户分享。团队也开发了内部工具辅助营销,并将在viral.tech平台发布,帮助他人进行营销。

  以上的推广方法让Cal AI以很低的推广成本,接触到了广大受众,也使得Cal AI迅速提高了知名度和用户参与度。

  无论是EddyXu还是Zach、Anderson的成功,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:

  在AI时代的浪潮中,机会不光只属于财大气粗的头部大厂。当AI逐渐抹平技术鸿沟后,人才、创意与执行力才是比拼的关键。一句话总结就是:在AI时代,赚钱要趁早。

  PS:如果你对AI大模型领域有独特的看法,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大模型交流群。